钓箱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钓箱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拉里佩奇预谋已久的战争

发布时间:2020-02-11 05:08:01 阅读: 来源:钓箱厂家

谷歌CEO拉里·佩奇

目前,投资者投资谷歌实际上是投资一个人,即谷歌CEO拉里·佩奇,因为谷歌已经成为佩奇的公司。

2011年1月,拉里·佩奇曾经吸引过一次全球的注意。

当时Google公司宣布,联合创始人之一的佩奇从4月4日任公司CEO,时任CEO的埃里克·施密特去职后留任执行董事长,谷歌维系10年之久的“三巨头”的权力格局发生质变。此前,公司的决策方式一直沿用三寡头“共治”的模式:施密特、佩奇以及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共同决策。

半年之后,这位38岁的CEO宣布,13岁的Google将以约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老牌的摩托罗拉移动,这宗Google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发生在佩奇正式任职仅仅4个多月后。无论并购的结果如何,这宗交易佐证了IT业的一个说法,Google真的就快变成佩奇“一个人的公司”了。

“我们是为了专利”

谷歌要的是专利。在佩奇的眼里,来自微软、苹果等公司的专利围剿,已成为安卓(Android)生存遭遇的最大挑战。目前,Android系统已经超越了苹果iOS系统,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操作系统,让其竞争对手大为恐慌。随着苹果对Android系统OEM厂商的专利诉讼以及微软对HTC、三星所征收的5至15美金不等的专利使用费,一张旨在联合狙杀 Android系统的大网已经张开。

如今合作伙伴频受苹果专利攻击,谷歌意识到专利麻烦不解决,谷歌连和苹果正面竞争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谈后面的事情了。面对Android合作商们泪汪汪的眼睛,佩奇恨得牙根痒痒,一笔高达125亿美元的收购,换回来摩托罗拉1.7万份专利。

在收购消息公布后,佩奇随即发表声明称:“我们一直在寻求新的方式来进一步强化安卓,这就是我今天很高兴地宣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原因所在。”

也许这个答案过于模糊,对于收购的真实目的,佩奇还有更直白的描述:“最近我们解释过,为什么微软和苹果等公司联合对安卓进行专利攻击。我们收购摩托罗拉就是希望通过增强自身的专利实力来提升市场竞争力,这有利于我们抵御来自微软、苹果和其他公司的反竞争威胁。”对于佩奇的这一解释,业界各方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在获取专利的背后隐藏着谷歌更大的野心。

十年谋略

有传闻称,当佩奇于一个月前与摩托罗拉移动CEO桑杰· 贾进行接触的时候,原本讨论事项仅限于收购专利,有人猜测,是佩奇而不是急于脱手亏损业务的桑杰·贾主动提出将这一交易更进一步。如果传闻得到证实,这就意味着,佩奇希望获得硬件业务——显然他也清楚这对于Android伙伴有潜在影响。

《纽约时报》援引业内人士消息指出,拥有8000个无线专利、10000个待批准专利的 InterDigital公司也准备转让,与摩托罗拉拥有约 24500万个专利(其中已有专利约17000个,正在申请中的专利约为7500个)相比,其实也差不太多,而且目前市值仅有30亿美元,没有亏钱的硬件业务。如果仅仅想吃鸡蛋,不一定非得要把下蛋的母鸡买下来。

事实上,佩奇一直对于移动互联业务青睐有加。

2005年,谷歌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 Andorid,曾被誉为公司并购历史上“最棒的一笔交易”,从完成交易到Android平台的发布不到3年的时间,Android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智能手机平台。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就是佩奇,他还曾主张谷歌积极竞购美国无线频率资源,谷歌在2008 年还曾宣布投资5亿美元用于建设一个全新的、全国性、基于速度更快的WiMax无线技术的无线网络。

而佩奇在移动业务策略的分寸拿捏,可以佐证其商业上的一些精明算计。2005年收购Andorid之后,Google曾一度对于进入手机市场保持低调,据说直到2008年,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才发现苗头不对,当乔布斯看到Google手机样机后,他称自己成为“受骗者”。

稳妥的解决方式可能并不会是佩奇欣赏的风格,他希望以现有的资源,获得追求更大的成功。乔布斯通过创新型iPhone等产品改变了整个世界,而谷歌也通过Android进军快速发展的移动操作系统。和乔布斯一样,佩奇希望拥有和控制价值链来巩固谷歌所取得成就,这是他们进入下一个计算时代的最美好愿望。

重掌帅印

相比较东欧移民布林,佩奇的权力欲望更强,他更倾向于由自己领导公司。

Google创立伊始,CEO一职就由佩奇出任,直到2001年,他接受忠告,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施密特出任CEO。因为众多投资人不放心将大笔金钱交给两个创意男孩,他们当时太年轻了,媒体将此比喻为两个人需要“成人监管”。

施密特曾在Sun、Novell等IT公司担任过CEO,拥有让投资者们感到安心的履历。据说,在Google于2004年8月上市前,华尔街仍对两位创始人持怀疑态度,直至与施密特会晤后才打消顾虑。

不过,“看护期”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早在一年多前,外界就盛传佩奇与施密特的关系相当紧张。

紧张可能不仅关涉权力分配,更与Google的境况相关——社交网站Facebook迅速串红,开始分食搜索的广告市场;苹果借着软硬件集成的时尚 产品,创造了令IT界艳羡的业绩,更把握着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入口;Groupon、Twitter开始成为用户的新宠,都强烈地表示无意成为Google的一部分;Google甚至不再是IT专业毕业生的首选——尽管公司的营收还在以24%速度增长,拥有超过1600亿美元的市值。

2011年初,谷歌的一纸公告,宣布平稳运转了10年的权力格局终结:出任CEO的佩奇掌握了全面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的大权;施密特主要负责与合作伙伴、政府部门沟通等外部事务;布林则主要负责新产品等战略项目。

施密特说,这是在长期讨论“如何简化管理结构、加快实施决策步伐”后作出的决定,然而,官方说辞背后只有一个简单的真相:佩奇将同时负责Google的产品和技术,公司此后他一个人说了算。

此前,佩奇更多是以一位技术型的IT富豪的面目出现,人们不太习惯于他管理者的形象,何况他有自己的性格弱点。外界盛传他喜欢分析产品,一向蔑视营销和公共关系,不擅长公开演讲,不善于与华尔街分析师打交道。当佩奇回到CEO职位上,华尔街对他如何带领公司前进充满好奇,于是,在正式任职10天后他露了面,不过仅仅闪现了3分钟,说了些“对一切都倍感振奋和激动”之类无关痛痒的话,就把话筒转给CFO,转身离开。

把梦想当成习惯去培养

但是,人们似乎都很清楚佩奇要做什么。出任CEO的消息一公布,分析师们就猜测他会加大谷歌在搜索和移动业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同时涉足社交网络市场,这些都很快就得到了应验,新的社交服务Google+在6月亮相,并获得不错的评价,此外,就是并购摩托罗拉移动。

一连串大事件的迅速决策与实施,初步显现出佩奇目标明确、行胜于言的领导者气质。这在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案例中尤为突出,他用不着银行家们开列一堆清单,就很清楚自己要买什么。

而作为一家拥有2.5万名员工的互联网巨头,Google在佩奇的领导下,一直在积极利用其广阔资源拓展新业务,相信这宗并购仅仅是他独掌大局后的起点。谷歌的项目单上,还有一些项目投入巨大或不现实曾经遭到投资者的猛烈批评,如自动驾驶汽车和投资50亿美元参与建设离岸风力发电站的计划。

事实上,早在密歇根大学念书的时候,佩奇就开始追寻一些疯狂想法,他曾设想在校园内建造一套个人快速运输系统以代替公交。“我直到现在还想着很多有关交通的问题,你不要放任梦想,而要把它当做一种习惯去培育。现在人们花大力气干的很多事情,如做饭、保洁、开车,今后只会占用很少的时间。”

他曾在母校的毕业典礼上如是说,并且向他的学弟学妹灌输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们‘漠视不可能’,就能找到解决方案。”

深圳注册公司代办

中山工商税务代理哪里有

代理记账公司注册